朱民:经济视角看特朗普2.0时代

朱民:经济视角看特朗普2.0时代

  • 支   持:
  • 大   小:
  • 开发者:
  • 提   现:
  • 说   明:
  • 分   类:资讯攻略
  • 下载量:3次
  • 发   布:2025-01-19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朱民:经济视角看特朗普2.0时代简介

来源:经济学家圈

朱民:经济视角看特朗普2.0时代

2024年12月18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和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协办的“第十一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应对全球金融治理新挑战:布雷顿森林会议80周年反思”。会议特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发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特朗普2.0: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

朱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

此次我发言的题目是“特朗普2.0: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围绕三方面的议题进行展开:其一,回顾特朗普 1.0 时期的中美贸易摩擦,剖析其为当下经济形势遗留的经验教训;其二,深入探究特朗普 2.0 阶段的政策走向对全球经济的潜在影响;其三,着重研讨中国经济在面对特朗普 2.0形势下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与发展路径。

一、特朗普1.0和中美贸易战

从美国方面来看,特朗普1.0时期征收的约 800 亿美元关税,其成本几乎完全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这推动了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的上升。通过经济模型测算,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冲击。

过往的经验和教训指出贸易战对中国的通货膨胀、贸易、股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关税税率大幅攀升。此前,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约为 3.26%,经多轮加征后,部分商品税率提升至12%-13%,对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后,涉及2500亿美元价值商品的税率甚至达到19.7%,关税覆盖率高达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70%,涨幅显著。关税提升导致中国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以电子产品为例,中国电子产品在美国进口电子产品中的占比在最高时可达40%,但2018年贸易战爆发后急剧下跌,当前仅略超20%。与此同时,东盟占比上升,尽管其中不少产品由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生产,但这部分核算不计入中国的GDP。这与日本曾出现的产业空心化情况有所区别,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出口总量来看,2018年贸易战爆发后,中国对美出口急剧下滑,2020年疫情爆发后,全球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度有所上升,近期又呈下滑态势。从总量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额维持在5000亿美元左右,贸易顺差约3500亿美元,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从21%降至15.6%,表明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仍具有较强竞争力,只是未实现增长。与此同时,得益于贸易多元化战略,中国对亚洲、欧洲和东盟的出口自2018年以来均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贸易战对贸易总量的冲击。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股市也造成了较大冲击。以沪深300指数为例,2018年贸易战爆发后大幅下跌至2800点左右,这主要归因于市场信心受挫,不确定性急剧上升,以及外资流出等因素。美国股市同样经历了下跌后调整反弹的过程,只不过下跌态势相对缓和。

此外,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自2018年贸易战后持续下降,2019年更是急剧下滑,这表明制造业回流美国并非易事。贸易战促使美国的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化,从过度依赖中国转向全球,但同时也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推动了国内通胀。总之,特朗普1.0时期的贸易政策在关税、贸易结构与总量、股市以及产业转移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与反思。

二、特朗普2.0与世界经济

1.特朗普2.0对美国国内经济冲击

特朗普2.0经济金融政策涵盖多个领域。首要的是减税举措,针对企业实施减税政策,同时在产业政策上对能源、国家重点制造业以及军工等领域予以支持。然而,其货币与金融政策、移民政策以及国防政策在实施路径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就当前美国国内已明确的政策而言,若延续现行减税政策并增加政府开支,美国财政赤字将持续攀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美国结构财政赤字率在2028年后预计将维持在4%左右,加之3.5%左右的利息支出,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率将扩张至7- 9%。70年代美国财政赤字曾对美元造成严重拖累。特朗普2.0贸易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财政的持续扩张,其次,财政扩张极有可能推动美国利率回升至5%左右,并引发通货膨胀反弹,尽管关税成本可能转嫁给消费者、公共债务会使美元走弱,但资本回流又会促使美元走强,总体而言美元走强趋势较为明显。美国新产业政策的着力点尚不明晰,尤其是产业资本流动方向难以确定,特朗普对产业政策的阐述相对有限。

2.特朗普2.0对华经济政策

美国税收基金会和彼特逊世界经济研究所分析指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难以一步到位实施60%的关税加征,存在逐步提升关税的可能性。例如先从10%再到20%,逐步递增。国会有可能通过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政策的提案,一旦实施,现行关税将从3.75%大幅提升至25%左右,且覆盖范围达到百分之百。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逐步停止从中国进口制造业产品,这将导致中国资本流入近乎归零,科技合作受阻,制造业面临脱钩风险。60%关税的核心意图是实现制造业脱钩,目前出口制裁与投资约束已日益增多,诸如美国资金被限制投资中国股市,政府基金和养老基金等也受到约束。因此,特朗普2.0在贸易方面的对华经济政策相较于1.0阶段将进一步强化。从特朗普1.0 至拜登时期的对华政策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支撑点:其一为直接的贸易打压、制裁以及资本流动管控;其二是通过产业政策提升美国竞争力,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拜登在这方面的推进力度强于特朗普;其三是构建全球联盟以遏制中国。特朗普与拜登的方式有所差异,拜登侧重于全球联盟,而特朗普主要与单个国家签署针对中国的贸易协定。从这三个维度综合判断,特朗普很可能全面继承拜登的相关政策,这将进一步加剧中美经济摩擦。

关税的影响不容小觑。以中国对美国出口为例,中国对美国出口加征7.5%关税的产品额约占20%,若按照实际税率的一半计算,中国企业出口将受到显著影响。当前,中国企业在应对关税时可调整的空间已基本耗尽,包括企业自身的价格调整、成本控制、削弱利润空间、降低流通费用等措施。在美国20%的关税调整幅度下已举步维艰,若再加征20%关税,冲击将更为严重。将中国出口至美国且在美国进口中占比重大的产品分为两类: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中国纺织品占美国进口纺织品的45%,印刷品、皮革等占比均在25%以上,若关税再加征 20%,这类产品出口将迅速向东南亚、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地区转移。二是电气设备、制造业等产品,占美国进口的30%,目前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此类产品多为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关税弹性大小至关重要,弹性小则可能导致中国产业结构大规模向境外转移,而通过提升科技水平、产品提价等方式抵御关税影响,将成为未来中美博弈的关键领域,这也将深刻影响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出和投资关系。

3.特朗普2.0与全球经济

从全球经济增长视角审视,其将致使全球GDP较基线下降0.3-0.4个百分点,产业链稳定性遭受冲击,全球产业链布局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全球资本流向美国,使新兴及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鉴于这些国家普遍存在流动性紧张与高债务水平的现状,资本持续外流将进一步加剧其债务风险。同时,WTO框架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作用也被弱化。自2008年以来,全球贸易占GDP比重基本维持在60%左右且波动频繁,这一现象表明贸易已非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特朗普政策的作用下,贸易占GDP比重或呈下降态势,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影响尤甚,其经济增长可能持续低迷。

展望2025年,美国经济有望走强,中国经济亦将保持稳健并实现回升。但从全球财政状况而言,财政赤字将持续扩张。疫情前财政赤字上升相对平缓,疫情后则大幅反弹,当前全球财政呈进一步扩张趋势,美国表现更为突出。财政扩张源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地缘政治紧张导致的军备开支增加、民生保障需求以及产业政策推行等多重资金需求,这已构成全球经济的重大潜在风险。

财政支出的资金来源问题愈发关键,央行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以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为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在2007年为0.7万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后急剧膨胀,2020年危机期间再度跃升,随后通货膨胀加剧。随着特朗普政策的实施,利率或重回高位且流动性趋紧,这将引发新的潜在风险。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下,贸易分裂态势日益严峻。回顾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两大阵营贸易持续萎缩。俄乌冲突后,两个集团之间的贸易也在逐渐的减少。去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明确提出不再相信华盛顿共识,要信产业政策,2023年末实施的产业政策措施达到了1500个左右,这标志着全球产业政策干预大幅增强,世界经济碎片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风险持续攀升。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世界经济风险分析》显示,在前十项风险因素中,仅一项涉及经济衰退风险,其余八项均为非经济领域的风险,也包括地缘政治风险。这充分凸显当今世界经济已深度受到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对于传统经济学家而言,单纯的经济学理论范式已难以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局面,而特朗普2.0 必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革,增强其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三、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中国采取了直接且有效的应对策略,即专注于自身发展,以应对外部波动带来的挑战。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人均 GDP 持续上升,自1978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首先,中国着力于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自2000年起,消费占GDP的比重从62%降至当前的48%左右,凸显出消费不足的现状,而投资与出口占比较高。从消费结构来看,中国房地产消费已达峰值,商品消费占GDP比重从40%下滑,在人均GDP达到13000美元后,商品需求消费减少,而教育、医疗、文娱、旅游等服务性消费逐渐兴起。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内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领域。这就需要大规模推动服务业的改革开放,鉴于当前服务业国际化水平相对滞后,这一举措尤为关键。

其次,中国制造业正通过提升科技实力来维持其全球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高达33.3%,超过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四国总和(29.7%)。现阶段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制造业提升至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水平。过去四十年,中国制造业以低成本优势占据全球市场,如今则需朝着高品质、高科技且成本可控的方向发展,以此增强产品粘性,应对高关税等贸易壁垒。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进程加速,投资回报率显著提升。2018年贸易战后,制造业战略地位凸显,制造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迅速升至50%左右。在新一代制造业领域,如智能驾驶、机器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智能驾驶为例,全球六大相关公司的核心技术在中国汇聚,中国率先实现了激光与路联网反馈系统的有机结合,为未来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再者,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是迈向碳中和。2020年,中国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不仅是对全球的庄严承诺,也是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推动经济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在碳中和进程中,能源革命是关键一环。尽管煤炭目前仍占中国能源消费的57.7%,但清洁能源发展迅猛,光伏成本持续下降,2021年已降至0.14元/度。截至目前,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约34%-35%,但因光电、新能源稳定性不足,电网接入存在瓶颈,制约了其充分发挥效能。氢能成本有望降至2.5美元/公斤,产业链逐步完善;核电亦稳步发展,运营核电站达52座,规划建设286座,占比将从2%提升至7%- 8%。当前绿色转型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电网基础设施的升级,尤其是数字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建设,以保障37%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得以有效利用,释放绿色转型的巨大潜力。

总之,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的战略清晰明确,即聚焦国内市场开发,提升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消费、制造业和绿色转型等多个维度发力,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特朗普2.0时期政策的最大问题便是不确定性,中国在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自身发展战略,这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