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胶“保险+期货”守护胶农幸福

天胶“保险+期货”守护胶农幸福

  • 支   持:
  • 大   小:
  • 开发者:
  • 提   现:
  • 说   明:
  • 分   类:手机游戏
  • 下载量:1次
  • 发   布:2024-12-26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天胶“保险+期货”守护胶农幸福简介

天胶“保险+期货”守护胶农幸福

天胶“保险+期货”守护胶农幸福

  期货日报

  头戴顶灯,手持割胶刀,小心切开树皮,等待乳白色的胶汁缓缓流出,逐渐汇集入桶,这是胶农最为日常的“夜生活”。天亮后,胶农们还要尽快将胶水、胶块收集起来,送往收胶点,并定期养护胶林。天然橡胶,就是在这些胶农的辛勤呵护下产出并进入市场,同时也是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

  期货日报记者日前跟随上期所调研团队走访了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勐腊县,深切感受到“保险+期货”项目给当地胶农生活带来的新气象,胶农也期待项目覆盖面积能进一步增加,让大家都能收获更多幸福。

  胶贱伤农更伤产

  据勐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卫华介绍,作为全国种植橡胶第一县,勐腊县橡胶园面积约230万亩,占全国的13%;天然橡胶产量18.43万吨,占全国的21.66%。2022年6月,由勐腊县四大国有橡胶农场整合组建的勐腊县农垦集团拥有土地面积83.3万亩,其中橡胶种植面积53.83万亩,年产橡胶9万吨,是勐腊县重要的橡胶产量贡献者。

  李鸿伟是勐腊县纳卓村的一位胶农,也是当地较早参与“保险+期货”项目的农户之一。当谈及参与项目的初衷时,李鸿伟笑道:“还不是为了能多点收入。”

  据他介绍,早些年天胶价格也有过高点,当时一千克胶甚至能卖到20~30元。后来,天然橡胶价格开始下跌,胶农的心也整天跟着胶价波动,上上下下,没个着落。

  “尤其是前两年天然橡胶价格持续震荡下行,我们这些离不开家的,周边乡镇工作机会又相对有限,日子就特别难过。”勐腊县农垦集团勐捧农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场橡胶林承包户代表告诉记者,当时胶价比较低,割一天胶也赚不到什么钱,还要搭上运送胶水去收胶点的油费。因此,部分胶农宁愿走出大山,外出打工去赚些钱。

  据了解,2011年后,天然橡胶价格进入快速下滑通道,期货价格从 43500元/吨一度跌至10000元/吨附近,跌幅超过 70%。2017年之后,天然橡胶价格又陷入漫长的底部震荡,自2018年到2023年一直处于9500~18000元/吨区间震荡,并且长期处于15000元/吨以下的位置,少有上涨的时候。从2011年高点算起,天然橡胶熊市已持续超过12年。

  勐腊县当地一位运营了15年收胶点的贸易商告诉记者,胶价低迷直接影响了胶农的割胶意愿。特别是一公斤胶水还买不了一瓶矿泉水那段时间,收胶都变成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毕竟若非必要,没人愿意起早贪黑去割胶、卖胶。

  尤其当时勐腊县农垦集团正处于改革重组阶段,对下属农场的管理有所放松。在这样的情况下,胶农割胶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对胶价的理解和认知。据勐腊县农垦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杨黎辉介绍,2010年之后,受胶价低迷和集团改革重组影响,部分胶农选择弃割外出打工或者砍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另外,为了应对低迷的胶价,大部分胶农选择了降低开割率、降低橡胶种植投入或储存原料延后出售等方法。

  “在胶价偶尔上涨时,部分胶农为了能在较高价位卖出更多的胶水,还会选择用药刺激胶树出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胶林造成了破坏。”杨黎辉告诉记者,近两年随着改制的完成,集团除了第一时间开始组织胶农重新种植胶树外,还制定了一系列养树的要求,并给农户发放了一定的养护费用,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升当地天然橡胶产量、质量,助推当地橡胶产业的发展。

  “保险+期货”让胶农吃下“定心丸”

  在当地胶农最为困难的时候,是上期所的“保险+期货”项目给了胶农继续种胶割胶的底气。

  据李鸿伟介绍,勐腊县是曾经的深度贫困县,他所在的纳卓村是一个以橡胶种植为主的村庄。天然橡胶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收入,特别是过去12年天然橡胶价格又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熊市。2017年后,在“保险+期货”项目的助力下,胶农的收入才有了一定保障。

  据了解,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的具体操作模式是,上期所组织各方参与并提供保费支持;保险公司基于天然橡胶期货价格,开发天然橡胶价格保险,受益人为割胶农户;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以对冲天然橡胶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关操作,进一步转移风险,最终形成风险转移、各方受益的闭环。这一模式集合了期货交易所、当地政府、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力量,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了胶农的增收。

  记者从上期所了解到,2017年至2023年,上期所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7.2亿元,近百万户次胶农受益,累计赔付金额逾5.5亿元。

  具体到云南勐腊县,据吴卫华介绍,2017年至2023年间,“保险+期货”项目累计在勐腊县承保183.34万亩,产生赔付8494.82万元,赔付率达到81%,累计受益农户74023户,人均年受益1147.6元,单户最高兑付金额10860元。这给当地胶农的生活提供了一定保障。

  “毕竟只要参加了项目,就不用担心割胶时胶价太低,割胶有了稳定收入,我们对生活也就更有信心。”李鸿伟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回来割胶的人比以前多了,还有不少人租其他人的胶林割胶。

  对此,上述收胶点贸易商也深有感触。据她介绍,自2017年“保险+期货”项目推出以来,胶农的割胶积极性逐步提升。“胶农愿意割胶来卖了,我们也就更忙了。现在,好的时候,我这个收胶点甚至要从早上六七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都没空回家好好休息。”

  赋能橡胶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不仅有效提升了胶农管理维护橡胶林以及橡胶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缓解了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弃割、弃管现象,而且稳定了胶农收益、原料来源及供应量,有效解决了货源不稳定、组织生产难度大等问题,促进了天然橡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据吴卫华介绍,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勐腊橡胶产业已形成种植、管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格局,全县制胶企业发展到32家,橡胶木加工企业23家。此外,目前全县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绿色加工厂2家,并有专利近百项。

  事实上,2019年勐腊县能顺利摘帽“贫困县”,一定程度上也有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的贡献。李鸿伟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在“保险+期货”项目参与者的选择上,也是优先考虑曾经的贫困户、三类户。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金融保险研究室主任龙文军表示,经过7年的推广应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不仅培养了当地胶农、胶厂利用金融工具管理胶价波动的意识,同时也向相关部门证明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可行性。即通过“保险+期货”支持产业发展,支持为产业服务的相关主体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的达成。

  据了解,作为服务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天然橡胶“保险+期货”2017年启动以来,已覆盖云南、海南的30余个市县,截至2023年年底共保障天然橡胶现货产量近88万吨。上期所又将天然橡胶场外期权产业扶持试点项目正式更名为天然橡胶“稳产行动”,建立了覆盖期货期权、场内场外的多层次天然橡胶衍生品体系,推动期货市场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在增强相关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推动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提升、保障国家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上期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上期所继续在云南、海南、广东地区开展天然橡胶专项工作(包括“保险+期货”项目和“稳产行动”项目),共投入1.152亿元,预计为18万吨橡胶现货提供价格风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