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月之暗面风波进展!杨植麟下场回应,朱啸虎还击简介
本文源自:猎云精选
杨植麟还原近期“仲裁”事件始末,并且力挺了张予彤。
创投圈沸沸扬扬的“Kimi仲裁”案,迎来新进展。
12月6日晚,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月之暗面Kimi创始人杨植麟发文,还原近期“仲裁”事件始末,并且力挺了张予彤。
杨植麟表示,离开前公司(循环智能)重新创业获得了每一位董事的签字同意和所有必要手续,“我邀请予彤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月之暗面。月之暗面授予张予彤股份的本质,是其作为月之暗面联合创始人对公司后续多年持续工作的对价。”
一个月前,杨植麟、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被包括金沙江创投的前投资方在香港发起仲裁。原因是他们在获得上一家公司循环智能的股东同意豁免书之前,就已启动融资并创立月之暗面。
12月5日凌晨,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发文,将此事推向高潮。他“炮轰”月之暗面,并“手撕”在月之暗面融资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金沙江管理合伙人张予彤。
朱啸虎认为,月之暗面本来就是循环智能内部已经开发2年的项目,分拆到今天依然没有得到循环智能股东决议的签字;他指责张予彤故意隐瞒并欺骗其在新拆分的公司中持有巨大的免费股份,被金沙江创投解雇。
对于杨植麟最新的回应,朱啸虎火速表态称,“杨植麟回避了关键问题。”在他看来,杨植麟仅有书面沟通是不够的,需要严格地按照公司章程、股东决议(每一轮股东多数的签字)。
杨植麟:成立公司获得了所有必要手续
先来看看杨植麟回应的一些关键内容。
首先,杨植麟重点描述了循环智能早期投资方与月之暗面投资方之间的阵容“差异”,“朱啸虎先生指出了大模型创业公司面临的挑战,我虽然不认同结论,但我认为一些挑战客观存在,是非常有价值的提醒。”
随后,杨植麟提到了月之暗面分拆过程中,一些涉及到规章流程的问题。
“循环董事会决议通过了月之暗面成立新公司的安排,循环的每一位董事(包括循环团队董事和外部投资机构委派的董事)均签字同意。”杨植麟认为,自己完成了离开循环重新创业的所有必要手续。
在杨植麟叙述了月之暗面自循环智能分拆过程后,他谈到了此次争议的核心人物——张予彤。
他认为,张予彤是圈子里最合适的人,她既对业务和战略有深刻的洞察,也有丰富的投融资经验,“更重要的是,她愿意走出舒适区而选择冒险、选择相信和支持我。”
至于月之暗面授予予彤股份的股份,本质是其作为月之暗面联合创始人对公司后续多年持续工作的对价。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月之暗面经历了飞速发展,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估值,都成为最受瞩目的AI独角兽公司。
2023年6月,月之暗面完成了20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真格基金、今日资本等。同年7月,月之暗面又完成了A1轮融资,由美团龙珠领投。
2024年2月,月之暗面完成了一轮超10亿美金的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红杉中国、美团、小红书等参与其中,投后估值25亿美元。8月,月之暗面完成了超3亿美元的最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至此,月之暗面的估值已经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数据显示,今年10月Kimi智能助手在PC网页、手机APP、小程序等全平台的月度活跃用户已超过3600万。
朱啸虎:杨回避了所有关键问题
对于杨植麟的回应,朱啸虎认为,杨植麟仅有书面沟通是不够的,需要严格地按照公司章程、股东决议(每一轮股东多数的签字)。在他看来,董事决议有利益冲突的董事必须明示并申请回避,不能隐瞒欺骗。
具体来看,朱啸虎表示“杨植麟回避了关键问题”:
1.书面沟通是不够的,需要严格的按照公司章程,股东决议(每一轮股东多数的签字);董事决议有利益冲突的董事必须明示并申请回避,不能隐瞒欺骗;
2.利益冲突必须第一天就披露,900万股是第一天就给的,并不是后面陆续给的,而且不是简单的没有披露,而是设计了很多方式(代持,投很少的钱来欲盖弥彰)来隐瞒欺骗。虽然是月之暗面,但希望所有的行为都能在太阳底下,堂堂正正。
此前,朱啸虎曾发朋友圈表示,“虽然我们对大模型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愿意豁免kimi、张宇韬以及月之暗面公司,支持年轻人追求AGI梦想,在张宇韬全职加入月之暗面的补偿上没有分歧。但这个支持不代表可以容忍商业伦理道德甚至法律!我们完全不理解kimi为什么一定要绑定张予彤,一个有严重利益冲突,并且违背受托责任,还一直不承认加入月之暗面的人。”
从这番表态来看,朱啸虎关于月之暗面投资事件中的怒火,主要集中到了张予彤身上,对月之暗面并无太多敌意。
据公开信息,张予彤2011年加入金沙江创投,期间投出了小红书、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等明星项目,并在2023年2月晋升为金沙江创投的主管合伙人。因与杨植麟清华校友的关系,张予彤在阿里投资月之暗面一事中扮演重要角色。2024年4月,张予彤因个人发展规划离职金沙江创投。
事情发展至今,身处舆论漩涡的张予彤尚未对此事作出任何回应,但可以确定的是,月之暗面仲裁案所掀起的这场风波,不仅关乎月之暗面的未来命运,也将成为科技创投圈的历史性事件,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整个科技投资领域的规范与透明度。
附杨植麟回应全文: